《名医别录》关于人参的记载 一、性味与归经性味: 微温,无毒。 主治范畴: 肠胃中冷、心腹鼓痛、胸胁逆满、霍乱吐逆等中焦虚寒症状; 调中止消渴,通血脉,破坚积,增强记忆力。 二、药用特性详述形态与产地 记载人参“生上党及辽东”,强调根茎“如人形者有神”; 描述植株特征为“三桠五叶,背阳向阴”,印证其喜阴凉环境的生长习性。 炮制规范 采挖时间为二月、四月、八月上旬; 强调“竹刀刮,暴干,勿令见风”的加工工艺,避免有效成分流失。 三、学术关联与拓展经典传承 补充《神农本草经》中“补五脏,安精神”的记载,细化其治疗肠胃虚寒的应用场景; 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中基于此发展出大建中汤、理中汤等经典方剂。 学术争议 关于“上党人参”的道地性,后世学者结合《神农本草经》《本草纲目》等文献展开持续探讨。 四、历史影响该书首次明确人参的形态学鉴别要点,成为后世本草著作的参考基准; 其“通血脉,破坚积”的论述,为现代研究人参皂苷抗血栓作用提供古籍依据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