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标委会概况
标委会公告
标委会动态
标准制修订
政策法规
标准文献
人参品牌
人参文化
站内文章检索
今天是:2025年08月30日 星期六
当前位置:首页 >> 人参文化
古代人参
发布时间:2025年08月28日 00:00:00     浏览次数:18

古代人参

古代人参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,其历史、药用及文化内涵可从以下方面综合阐述:

一、历史溯源

早期记载
西汉《春秋纬》将人参与星象关联,称“瑶光星散为人参”,赋予其祥瑞象征意义‌。东汉《神农本草经》明确其“主补五脏”的药效,列为上品‌。

朝代演变

唐代:人参成为贡品,太原、幽州等地均进贡人参,与茶同为士大夫阶层的饮品‌。

宋代:延续唐代风尚,但出现对其药理性质的质疑‌。

明代:中原人参枯竭,东北女真部落通过采参产业获取财政支持‌。




二、药用与文化象征

药用价值
古代医籍记载人参可“安精神、定魂魄、止惊悸”,《红楼梦》中林黛玉服用的“人参养荣丸”即源于此‌。唐代孙思邈创“独参汤”急救方,清代乾隆年间参价等同黄金‌。

文化寓意

汉代纬书将其视为君王德政的祥瑞,“下有人参,上有紫气”成为吉祥预兆‌。

民间传说中,人参是“人参娃娃”等形象的化身,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寄托‌。




三、采参习俗与产业

采参仪式
长白山采参习俗包含“喊山”“锁参”等仪式,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遗‌。采参人用红绳标记人参,传说可防其“逃跑”,实为遵循行规‌。

产业变迁
明代后期中原人参资源枯竭,东北成为主产区,清代设官参局垄断采参‌。朝鲜高丽参通过栽培技术实现量产‌。




四、考古与传说

考古发现
吉林集安高句丽遗址出土2000年前人参标本,证实其为现代人参直系祖先‌。

神秘传说
民间认为百年人参会“幻化成人形逃跑”,采参需祭拜山神、遵循禁忌‌。




古代人参的记载与传说交织,既承载了中医药智慧,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互动的文化记忆。


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
版权所有 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吉ICP备12004606号-1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
电话:0433-2661293 传真:0433-2661228 Email:1319573450@qq.com 技术支持:创业软件